企业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企业文化 > 文化活动 > 
文化活动
抗美援朝老兵吴熹:保卫祖国是我的职责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10-22  次数:5588次

在朝鲜战场,他历练成长;回到祖国,他为共和国机电安装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就是集团公司下属中国机械工业第五建设有限公司退休同志吴熹。


今年87岁的吴熹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朝鲜战场的往事历历在目。“当时的飞机降落全靠人工操作的,降落点跑道的旁边要放一个T字布,布很宽很宽很大很大,飞行员就看这个着陆点,才能对的准。”



吴熹原籍浙江省江山县,祖上经营着当地有名的中药铺。然而,日寇扫荡不仅烧掉了街上所有的店面,还在井里下毒,吴熹的多位亲人相继中毒去世。对日寇的仇恨,家破人亡的吴熹从小铭记心中。



1947年,初中毕业的吴熹以第一名的身份被保送到当时南京最好的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附属中学。然而,酷爱读书的他却在高三时弃笔从戎,参加抗美援朝。“有一次南京市举行了一次控诉大会,其中有一位女士控诉日本鬼子占领南京的情景,当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我得参军去。”



1951年,吴熹被编入刚刚组建的空军十五师,在四十三团三大队任文书,负责填写飞行日记,收集油料、弹药消耗的数字。当时因为没有制空权,陆军在前线处境非常艰难,每一位训练人员都迫切希望早日参战,“原来以为飞行员要训练很长时间才能单飞,实际上我们的飞行员真厉害,很聪明也很勇敢,很快就实现单飞了,苏联教官都吃惊!”

只经过四个月短暂地飞行训练,吴熹所在的部队就开赴到前线的大孤山机场,这里刚刚建成我国第一个钢板跑道机场。吴熹清晰地记得,跑道、滑行道、停机坪、机窝、机窝的牵引道一应俱全——“一块块钢板就像小孩铺在地上的垫子,互相可以钩起来,2000米钢板跑道,不到100米宽。下面垫了很多草,然后钢板就铺在上面。没有机库,就用土堆起来,前面开一个口,大概有2米多高,叫机窝。战斗间歇时,就把飞机推到机窝里,可以挡挡风。”

1952年11月的一天,气温已经低到零度,突如其来的一场小雨令地面结了一层冰,2000米的水泥跑道因此无法使用。尽管全师出动铲冰,可进展仍非常缓慢。第二天,奇迹出现了,“我们铲不动,敲下去一个印子。第二天,成千的老百姓,老头老太太什么人都有,都拿着锤子榔头什么工具都有,叮叮当当地敲,一天工夫全部收拾干净。当时我觉得群众的力量真大,老百姓真是支持拥护抗美援朝的。”



战争结束后,吴熹选择继续读书。1956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机电系,实习时,他第一次接触到机电安装与调试。“我觉得安装工作能够亲手建设祖国,所以我就喜欢这个工作,毕业分配时我就选择安装工作这个职业。” 1962年1月,吴熹大学毕业后统一分配到四川德阳,1978年因华东地区建设义无反顾迁往合肥,进入中机五建,“在部队待过以后,一直有个信念,党指向哪里,我走向哪里,一辈子跟着党走没问题!我和我爱人从小就很艰苦,所以没有更多生活上的要求。”他投身于建设祖国的宏伟事业,长期奋战在三线建设战线上,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离子加速器设备安装工程,荣获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几十年来,吴熹伴随着公司南征北战,参加了许多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他自己也在实践中成长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并获得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知识分子称号。



如今,耄耋之年的吴熹依然每天读书看报,学习是吴熹坚持了一辈子的习惯。“科技发展非常快,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积极地跟上形势。保卫祖国我尽力了,建设祖国我也尽力了!”

(部分资料来自安徽之声ID:ahxwzh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