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精准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机建设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国机集团党委安排部署,咬定目标、坚持不懈、尽锐出战,拿出决战的精气神,落实落细工作举措,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作用。即日起,我们将开设中机建设脱贫攻坚专栏,系列报道中机建设全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
元潭印象
——我的驻村工作日记
中国三安 付文辉
丹凤县峦庄镇元潭村地处蟒岭山区,距离丹凤县城51公里。全村方圆24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元潭河两岸,共582户164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6户672人(攻坚期127户373人);2017年贫困发生率约22.7%,经济十分落后。村民主要以种植天麻、猪苓、茯苓等中药材为生。
2020年6月,经公司委派,丹凤县扶贫局批准,我来到元潭村,正式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员。通过工作队其他两位成员的介绍,我对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山村充满了好奇,对我即将开始的扶贫工作充满了期待。
水泥路在山间蜿蜒盘旋,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一口气爬到山顶。向下望去,漫山遍野的翠绿中点缀着一间间白色的房屋。眺望远处,翠竹摇曳,绿树成荫,村容整洁,让人难以相信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贫困村。
元潭村貌
为了迎接国务院脱贫攻坚办公室对脱贫摘帽县的成效考核,在两位老队员带领下,二十多天里我走遍了整个村落,对全村582户村民进行了“两不愁三保障”入户大排查和政策宣讲。每到一户,老乡们都非常热情,言语之中最多的是对中国三安这两年多来帮扶工作的感激和称赞。
在贫困户李年付家,他告诉我说,1998年水灾时他家的房屋倒塌了,但家里一直没钱盖新房,一家四口只能挤在不到60㎡的黑乎乎的土房子里。中国三安从2018年开始对他家进行帮扶,在驻村工作队的协助下,根据易地搬迁政策,他们一家分到了镇上85㎡的移民安置房。装修好的新家干净整洁,明亮舒适,如今老人看病、孩子上学、自己打工都十分方便。中国三安还帮助家里种植了一千多窝天麻,算上打工,一年下来有五六万元的收入。他自豪地说:“我脱贫了,再也不是贫困户了!”
移民点
已经脱贫的季秀兰老人对我说:“你们三安公司真的是好单位,也是真扶贫,在我们元潭村捐建了一个中药材加工厂,去年工厂盈利,我们每个人也有分红呢,以前哪能想到我们元潭村能有自己的厂子和分红呢!”我问她知道自己的帮扶干部是谁吗?她激动地说:“当然知道,我第一个帮扶干部是吴义权,然后是王鹏,现在是张锦元。”她如数家珍,扳着手指一一讲给我听。“三安公司帮扶干部的恩情怎么能忘呀!没有你们的帮扶,我就脱不了贫,还是一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贫困户呢!”
在与元潭村支书王全武聊起脱贫攻坚这几年的变化时,他告诉我: 2018年以前的元潭村,交通条件落后,全村八个组,就有四个组是土路,下雨下雪一脚下去半脚泥,没法走路。村集体经济为零,村两委想为村民办点事也没有经费。很多贫困户住在又黑又脏又破的土房子里,有些都是快倒塌的危房;喝的是河水或泉水,生活条件非常差,村民收入来源少。2018年,中国三安来到我们元潭村,给我们村里捐建了中药材加工厂,村集体经济有了收益,村民也有了分红。中国三安的20多名干部结对帮扶了村里65户贫困户,根据每户具体情况制定了帮扶措施,鼓励帮助贫困户种植天麻等中药材,有些原来的贫困户现在年收入都快有十万元了!驻村工作队协助我们向县交通局、水利局等部门争取道路硬化、自来水改造项目,现在全村通组路全部硬化,95%以上的农户都喝上了自来水……这两年多来,你们中国三安是真扶贫、真干事的!真心地感谢中国三安对元潭村脱贫攻坚付出的努力和对我们的帮助。
听着这些感激的话语,看着眼前这个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小山村,中国三安人脚踏实地、担当作为的实干精神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实干!真干!干好!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三安人、一名新驻村干部,我将牢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沉下心来,踏实工作,不负公司重托,与驻村工作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圆满完成元潭村脱贫攻坚任务。2020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我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